2025年7月30日,世界田联一纸新规引爆全球体坛:9月1日起,所有参加世界排名赛事(如世锦赛)的女性运动员,必须通过基因检测确认生物性别。 检测方式简单却彻底——用口腔拭子或一滴血筛查Y染色体。 结果阴性(无Y染色体)者获终身参赛资格;阳性者将被永久禁赛女子组别。 9月13日的东京田径世锦赛,将成为首个执行该规定的国际大赛。
世界田联主席塞巴斯蒂安·科在声明中直言,新规只为“维护女子体育的完整性”。 在他看来,若允许携带Y染色体的运动员参赛,“女子比赛将失去意义”。 这不是世界田联首次对性别争议“亮剑”。 2009年,南非选手塞门娅以1分55秒45的惊人成绩夺得柏林世锦赛女子800米冠军后,她的生理特征引发轩然大波:体内无卵巢子宫、存在男性生殖器、睾酮水平达普通女性三倍。 这场争议迫使国际田联在2018年推出“睾酮限制政策”,要求性别发育异常(DSD)运动员将睾酮降至5nmol/L以下参赛,2023年进一步收紧至2.5nmol/L。 塞门娅因拒绝服药降低睾酮,连续无缘东京、巴黎两届奥运会,即便诉至瑞士最高法院仍以败诉告终。
新规的基因检测手段,实则是30年前“过时技术”的回归。 20世纪90年代,染色体检测因误判案例被废除——西班牙运动员玛丽亚·帕蒂诺虽携带XY染色体,却因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表现为女性,被错误剥夺奖牌。 如今世界田联以“生物性别的准确指标”为由重启检测,但科学界质疑声汹涌。
”例如46,XY型DSD女性因雄激素受体缺陷,肌肉量与普通女性无异;而SRY基因可能异常转移至X染色体,导致检测误判。
中国田径也曾陷入性别争议漩涡。 湖南选手廖孟雪和童曾欢因短发、棱角分明的面部轮廓和壮硕身材,被网友称为“纯爷们”选手。 两人多次代表湖南队夺得女子接力金牌,但2023年后突然从国内国际赛事中消失,世界排名遭删除。 业内推测,她们或因血睾酮超标被低调处理——若继续参赛,可能面临中国田协调查甚至终身禁赛。
国际奥委会新任主席考文垂正试图协调各项目规则。 游泳联合会早在2022年禁止经历男性青春期的跨性别者参赛;自行车联盟要求跨性别运动员24个月内维持睾酮低于2.5nmol/L;但国际奥委会2021年《性别包容框架》仍主张尊重自我认同。 这种分裂让运动员陷入资格迷宫:印度短跑选手杜蒂·昌德因XY染色体被禁赛4年,尽管她从未经历男性青春期。
欧洲人权法院2023年裁定塞门娅的禁赛构成歧视,却未能推翻体育规则。 法律与伦理的拉锯战中,运动员身体沦为战场。 当检测拭子伸向口腔时,争议早已超越体育公平,直指一个根本命题:我们究竟以什么定义“女性”?
夏季图文激励计划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